微速讯:十年价格三连跳 安宫牛黄该如何持续输出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如果要问新冠疫情有什么特效药的话,这两天朋友圈出镜率最高的安宫牛黄还真能榜上有名。

在《广东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》中就提到:“高热超过3日不退者,可使用安宫牛黄丸”。

在今年初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(试行第九版)的通知》中,安宫牛黄丸也再次入选诊疗方案。

让我真正意识到安宫牛黄的厉害之处的,是在我身边,真就有高烧40度持续三天不退烧,最后用一丸安宫牛黄成功退烧的案例。

在最近一周,身边的朋友开始翻箱倒柜地翻找家中安宫牛黄存货,也有朋友表示了想要购买安宫牛黄的想法,毕竟放在家里,有备无患。

回看安宫牛黄,作为大家口中的“救命药”,以同仁堂为首的安宫牛,在近十年价格经历了三次涨价,从2012年的350元/丸涨到了如今的860元/丸。其中,最后一次调价在2021年12月1日,价格从780元/丸上涨至860元/丸,涨幅约为10%,而这一次也是安宫牛黄三次涨价中涨幅最小的一次。

综合计算,截止到目前,同仁堂安宫牛黄10年间涨幅已高达145%。

安宫牛黄到底神在哪?它的价格又为什么一直居高不下?今天我们就来说说。

镇店之宝安宫牛黄丸的 制造 历史 , 最早可以追溯至200多年前 。 它源于清代瘟病学家吴鞠通的《瘟病条辩》,是中医治疗高热症的“瘟病三宝”之首。 相传,乾隆年间,京城大疫流行,大量病人因治疗不当而死亡。当时,中医温病史上的杰出代表吴鞠通开门诊治患者,将牛黄清心丸加减化裁,参古博今,结合临证经验,创制了安宫牛黄丸,救天下苍生无数。 1870年 , 同仁堂 记载制作安宫牛黄丸—-乐家十世乐平泉再次修订 《 同仁堂传统配本 》, 首列瘟疫门 , 将安宫牛黄丸列为瘟疫门首药。 此后一百多年, 安宫牛黄丸 一直 堪称百年老字号同仁堂的“镇店之宝”。无论何时何地,安宫牛黄丸总是位居同仁堂“主要产品介绍”的最前方。根据官方介绍,这颗包裹着薄薄一层金箔的小药丸具有清热解毒、镇静开窍的功效,可以用于热病、邪入心包、高热惊厥、中风昏迷及脑炎、脑膜炎、脑出血等疾病的治疗。 而安宫牛黄之所以被称对新冠治疗有奇效,其实也因为安宫牛黄最早就是为了治疗“疫病”而诞生的。 “ 疫病 ” 即瘟疫、时疫、传染病, 所以,无论是当年的sARS还是如今的 可以 “ 人传人 ” 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,在中医看来,就属于疫病范畴。 三次调价只是开始细数近三年,让安宫牛黄被越来越多人熟知的,要数 2021 年 12 月 1 日,同仁堂上调安宫牛黄价格的时候。 2021年底, 北京同仁堂下发调价通知,将旗下知名中药安宫牛黄丸(3克*丸/盒)的销售价格从780元提至860元,涨幅约为10%,该价格从12月1日开始执行。 受此影响,安宫牛黄类产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价情况。 甚至有些同仁堂门店在调价前一天一次性被抢购了1000多盒。 根据公开资料, 近10 年来同仁堂 已 第三次公开调整安宫牛黄丸的售价。 2012年同仁堂将安宫牛黄丸售价从350元涨至560元,涨幅约60%。 2019年12月再次提价,从560元涨至780元,涨价幅度约为40% 。 2021年12月1日,从 780元 涨至860元,涨幅约为10%。 即便如今以同仁堂为首的安宫牛黄价格已是十年前的145%,可是在很多人看来,安宫牛黄的价格远没有到尽头。 前两天一个朋友发圈说,找出了家里30年前买的安宫牛黄,打算应急用。结果却被另一友人提醒:“别吃,这个能卖好几万呢!” 2019年,网络热传一颗产自上世纪60年代的安宫牛黄丸在拍卖行拍出了11万元的天价。还有报道指出,1993年生产的“老安宫”回收价格为2000元/粒。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, 各类疾病的发生率也增速明显 。 其中, 心脑血管疾病一直是人类的公敌,占比情况一直居高不下。 另一方面, 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居高不下, 也进一步 奠定了安宫牛黄 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。 相关数据显示, 2021年1-9月份,我国出口安宫牛黄丸贸易金额达到了8571.3078万元,其中香港地区贸易金额7298.4125万元,占比85.15%;越南地区贸易金额1087.3346万元,占比12.69%,澳门地区贸易金额90万元,占比1.05%;印度尼西亚、马来西亚、美国、缅甸合计贸易金额95.5607万元,占比1.11%。 在供小于求的背景下,安宫牛黄的价格走高恐怕只是一个开始。 安宫牛黄也要纯“天然”仔细看安宫牛黄的原材料不难发现, 安宫牛黄丸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牛黄、麝香、珍珠、朱砂、雄黄、黄连、黄岑、栀子、郁金、冰片以及水牛角浓缩粉。 其中牛黄和麝香是其中最重要的两味材料。 不同厂家生产的安宫牛黄所配置的原材料不尽相同,价格也是天差地别,从几十块到大几百块不等。 一般来说,“双天然”的安宫牛黄丸定价会较高,而用了人工原料替代的产品定价会稍低。 而像同仁堂、广誉远等生产的安宫牛黄之所以价格昂贵,和其使用的天然牛黄和天然麝香不无关系。 公开资料显示,目前人工牛黄的价格已高达680元/克,天然牛黄价格会更高。 在2010年, 就 曾经有天然牛黄卖出20多万高价的报道。 而天然麝香的价格也和天然牛黄不相上下。目前,国内天然麝香价格约为600元/克。 由于野生麝数量的锐减,2003年国家对天然麝香的使用采取了配额制,以保障少量的名贵中药的药材供应。 从产品的原料核心来源看:核心生产原料采用纯天然的少,人工合成的比较多。 目前, 我国登记在册的安宫牛黄类产品的生产企业有125家。其中,牛黄和麝香都明确来自天然原料的有6家,占比4.80%;原料明确标明有一项来自天然原料的有16家,占比12.8%;原料不明确来源或明确为人工来源的为103家,占比82.40%。 截至目前,市场仅有五家企业获批使用天然麝香生产安宫牛黄丸,分别为同仁堂、广誉远、中心药业达仁堂、南京同仁堂以及去年被片仔癀收购的龙晖药业。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,以同仁堂为首的安宫牛黄价格不断水涨船高,也正是因为其原材料的稀有,而受到消费者的追捧。 未来20年如何持续输出不过随着天然原材料的逐年递减,采用天然牛黄和天然麝香的安宫牛黄还能持续输出多久,成了未知数。 对此,有业内分析认为, 纯天然的原料因供给不足导致市场需求极为稀缺。天然牛黄和天然麝香作为安宫牛黄类产品的核心原料,由于每年的市场供应量仅能满足市场10%-15%的需求,一直成为市场极为稀缺的原料。 人工培育品的出现,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天然原料供应不足造成的市场空白,而且人工培育品的市场占有率接近90%。 在业内人士看来, 未来20年,野生药用资源的枯竭是大势所趋,而药用动物资源更是面临供给瓶颈。 除了天然牛黄和麝香外,其它品种如全蝎、蟾酥、海龙、海马、桑螵蛸、露蜂房等品种,都面临着可持续开发困境。如不尽快解决,有可能会像虎骨、犀角、羚羊角和林蛙油一样,退出中药历史舞台。 目前,国内 人工牛黄和人工麝香科研和开发工作,已开展了几十年时间,技术日益成熟。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,人工技术完全取代天然材料也是指日可待的。 涨价,只能应付一时的原材料稀缺,如果像片仔癀或者当年的东阿阿胶一样,靠涨价让消费者望而却步,从而导致市场“腰斩”的话,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。 ‍‍=====END=====说说你家里存了哪年的安宫牛黄的看法? 欢迎到评论区留言 也可加入螺旋角读者群讨论 以“七宗最”——最新锐、最前沿、最犀利、最猛料、最创新、最深度、最未来的独特视角,报道最具价值的商业新闻。‍ ===精彩推荐===假如疫情结束北马后:请用力奔跑助农的真相

关键词: 安宫牛黄 安宫牛黄丸 居高不下